我覺得做股票投資,大家一定都要會比較的就是手續費這個項目了,尤其像我以往頻繁買入賣出的交易模式,而最近投資環境變動快

就也準備開始要來定期定額存股了,那手續費一定要能省則省,但實際比較過很多券商,都覺得他們的優惠實在不夠吸引人,但是新光證券目前推出的活動是完全吸引到我的目光了。 

投資股票,最重要就是要選擇一個對的券商,開戶流程要簡單,最好還有不錯的開戶禮,而且又可以大幅度折抵交易手續費,那就真的太棒了!

新光的這個活動叫做”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再送500元”的活動,這個活動就真的真的很超值了。

一.活動內容:

1.存股手續費,新光證券幫你付  年年送500

定期定額第一次扣款送500元手續費抵用金(抵用金可使用1年)。

年年只要扣款1次,年年都享有500元手續費抵用金。等於就是每年都有500元抵用金可以折抵手續費。

可折抵定期定額、零股、所有證券電子下單的手續費(約等於下單125萬元以內都免手續費)

舉例:

新光證券單筆定期定額「2萬元」以內,手續費只要1元。

每筆最低1000元即可投資,若每月扣款3次,手續費只要3元,一年只要36元

500元全部幫你抵光光,剩下的還可抵零股等所有證券電子下單手續費。

這個活動只要在2022年定期定額首次扣款成功就送500元抵用金,次年續扣在送500元抵用金,而且年年續扣每一年都有喔。

這個抵用金可抵定期定額/零股/整股電子交易手續費,真的非常優惠。

2.首創家庭存股帳戶,共享抵用金

若父母幫未成年子女開立定期定額帳戶,小孩拿到的500元抵用金,父母也可以使用。

舉例:父母及2位未成年子女,共四人都開定期定額帳戶,共可獲得2000元額度手續費抵用金(500元*4=2000)。
父母都可以拿來用,家庭投資計劃更完善。

3.新開戶限定優惠

線上開戶完成立即送3,000元以上手續費抵用金,下單再送7-11購物金、LINEPOINTS等好禮。

新光證券手續費28折,零股最低1元,開戶再送 3000

而且上網看了新光證券的相關評價,其實很多股民都很大推新光證券,是第一家推出手續費28折券商。而且定期定額這一類的優惠,經過我的比較後,也是新光的比較好,所以毅然決然選定新光是我邁向投資之路的首選了。

因為平時要上班,中午很難撥出時間去營業所開戶,所以我就選擇線上開戶,也比較可以節省開戶時間,因為聽同事說,到證券公司開戶,沒有40-50分鐘出不來,如果前面插一個動作比較慢的用戶,你會很寫要撕掉號碼牌,想想也是,如果中午12點去開戶,1點還開不完,回公司我鐵定被記曠職。
因為我在一些股民的討論區看到很多人對於線上開戶流程不太懂,所以做了以下的流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活動網頁請點:https://bit.ly/3O1qONk

1.在活動網頁點擊立即線上開戶

2.由官網進入線上開戶。網址: www.skis.com.tw

3.準備身分證明資料,點擊前往線上開戶

4.開戶身分驗證

5.接收手機驗證碼

6.驗證成功後,上傳身分證明文件

7.填寫基本資料

8. 設定一個交割銀行帳戶,請注意,線上開戶只能使用這三個銀行的帳戶,而且一個券商只能配一個帳戶

這個要特別注意喔,還好我薪資也是新光銀行,所以就省了去其他銀行開戶的時間。

9. 銀行身分的認證,這時還會再接收一次手機驗證碼

10. 詳讀並簽署開戶文件,勾選後送出即可

11.預覽這些資料,如果錯誤記得返回修改



12. 送出資料後即可產出專屬憑證,這些資料建議手機拍照存起來

以上開戶程序很簡單直覺,很快就完成開戶了,完全不用出門,
還可以直接抽開戶禮

抽到的手續費抵用金3000元以上,通通都可以抵用手續費。這兩天電話要隨時放在身邊,如果你有裝WHOCALL的APP,就會看到是新光證券打來的,一定要接喔。

說到這邊,大家一定會關心
要如何啟動這個”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在送500元”的活動呢
此時就要進入新光證券的交易APP,照著下面得流程就可以得到了喔

新光證券貼心的地方就是會給我們這些投資小白建議定期定額投資標的,只要資金管理控制好,將風險降低,就可以存股,為自己打造一條投資現金流囉。

尤其風險管控是投資核心
交易的世界裡,活的久的才有發言權。
作為一個交易者,相信都會有一筆做得很好的交易。
但是總體資金增長的人,卻占比很少。
有機構統計交易者資料,2019年有賺錢的投資者只占比39%,61%的人都處於虧損中。
而那些成功的交易者都具備這些特點。

1、用於投資的資金,一定不是自己的保命錢。一般人不會拿超過自己資產的25%用來投資,虧損以後也不影響自己生活,這可謂資金管理的第一步。
2、趨勢明確的時候加倉果斷敢於放大收益,適度加倉。但是要充分考慮突然逆轉時可能對總資金帶來的不利影響,不違背資金管理的基本原則。
3、未雨綢繆,嚴格控制。要對帳戶裡的資金進行可以承受的虧損次數和金額大小的估算,帳戶裡要有能保證繼續進行正常交易的剩餘資金。

希望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懶人投資法,早早開創我的現金流喔~~

”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在送500元”這個活動的網址再給大家一次

希望可以讓大家交易時可以節省手續費喔

活動網頁請點:https://bit.ly/3O1qONk

線上開戶請點:https://bit.ly/3xuJD4b

BAN41VCEVRFV15RGR

永豐金定期定額意思月退學會投資應該是當代每一個人的必修課,但在現實中,大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效果往往與期望差距較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資理念是錯的,通過大量的事實證明,正確的投資理念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既然投資理念非常重要,你一定很好奇,什麼才是正確的投資理念呢?主要把握以下四點:

一、瞭解能力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比如自己所處的行業、自身的知識儲備、熟悉的領域等。人對自身能力圈的認知有這樣一個過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不知道自己知道一知道自己知道。堅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做到這一點就“成功”了一半。

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積累,人的能力圈會逐漸擴大,第一金定期定額手續費1元線上開戶但一定不要經受不住利益的誘惑跨出能力圈;一旦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就仿佛在茫茫的大海中毫無方向地前行,極易犯錯。比如,投資股票時,要儘量選擇自己瞭解的股票,不要跟風買入自己不瞭解的股票。要理性、適度地擴大能力圈,把握自身投資的原則,掌握自身的投資方向,儘量在投資道路上少走彎路。

二、堅持風險管理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素,投資者需正確認識風險、管理風險、規避風險。如果有人向你推薦一種“沒有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他,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騙子編織的謊言。投資者應合理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不要盲目聽從他人建議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導致資產損失。投資者可以通過避免、抑制、分散、轉移等方法管理風險。

三、尋找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指現有銷售量或預計未來可以實現的銷售量與盈虧兩平銷售量之間的差額。臺中銀定期定額手續費1元計算安全邊際是以絕對量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一般來說,當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率較大時,企業對市場衰退的承受力也較大,其生產經營的風險程度較小;當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率較小時,企業對市場衰退的承受力也較小,其生產經營的風險程度較大。

對於投資而言,安全邊際指投資品的價值與價格的差額。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物件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對於債券或優先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盈利能力超過利率或者必要紅利率,康和etf定期定額計算或者代表企業價值超過優先索賠權的部分。對於普通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計算出的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的部分,或者特定年限預期收益或紅利超過正常利息的部分。

安全邊際更適合被視為一種投資的基礎思維和方法論安泰etf定期定額2022 dcard,而不是一個生搬硬套的技術指標或者行為標準。統一定期定額手續費1元證券開戶推薦它的意義在於讓投資者認識到:無論是什麼投資品,最關鍵的核心都是保證自己的本金安全,以此為基點構建穩定合理的資產組合。

四、堅持逆向投資 合庫手續費券商比較

在股票市場中,傳統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票收益是不可預測的。然而,近二十年來的實證研究不斷發現,股票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這使得傳統的資產定價模型和市場效率理論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行為金融理論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產生並發展起來,逆向投資策略就是其中之一。 犇亞證券定期定額證券低消

逆向投資策略是指根據過去一段時間的股票收益率情況進行排序,買入過去表現較差的股票,賣出過去表現較好的股票,據此構成的零投資組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策略。臺中銀定期定額手續費下單軟體推薦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未來進行決策,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這就為投資者利用逆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運用逆向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實質上是使投資者通過對基於過度自信等引起的雜訊交易者反應偏差的修正而獲利。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證券市場上各種股票的價格走勢,並將其價格與基本價值進行比較,尋找價格遠遠偏離價值的股票,構建投資組合,等價格回歸價值時獲得收益。

在實際的證券交易中,投資者可以選擇低市盈率、低市淨率、歷史收益率低、鮮有人問津的股票,這些股票由於長期不被投資者看好,價格的負泡沫現象比較嚴重,其未來的走勢就可能是價值回歸。

特別是當股市走熊時,市場往往對具有較大潛力的中小盤成長股關注不夠,投資者應該努力挖掘這類成長型股票並提前介入,等待市場走好、價值回歸時就可以出售獲利。 合庫定期定額試算2022 dcard

何處安放鄉愁 文/任姍姍 時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車,在廣袤的大地上展翅翱翔。哪怕只有三天的假期,與我一樣,許多人還是收拾起往日的匆忙,奔向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 故鄉,對于今天的中國人而言,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地理概念,它更指向一個精神記憶的家園。在鄉愁的深處,被歲月塵封的幕布被緩緩拉開。在那里,時光倒流,枯木逢春。那里有你熟悉的聲音、色彩和氣味兒,有催促你走向天涯海角的初心,有你最柔軟最溫暖的心事。 這個假期,當我穿透重重霧霾,重新審視我的故鄉時,卻猛然發現:那個魂牽夢縈的故鄉,原來只存在于我的記憶中。那片閃耀著金色麥芒的田地,如今已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那座曾經鋪滿碧綠芳草的山嶺,回蕩著的機械轟鳴令人頭暈腦漲。那個曾經寧靜、閑適的小城,正在以爭分奪秒的姿態,把自己變成又一個“小北京”“小上海”,甚至還未模仿到幾分都市的摩登現代,卻已沾染上了霧霾與擁堵的“現代病”。 有多少人曾像我一樣的失望,一樣的悵然若失,一樣的懷有無處安放的鄉愁? 一切已是滄海桑田,一切都在走向相似的結局。在速度至上的城鎮化進程中,故鄉正變得越來越陌生,故鄉的面目也變得愈加模糊。就像我們使用相似設計的手機,穿著相似款式的服裝一樣,今天的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面貌趨同又如此陌生的“故鄉”。 鄉愁,它不再是一種甜中帶酸的思緒。城鎮化進程中,我們是不是迷失了許多? 假如揚州不是綠楊城郭、二分明月,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何以如此詩情畫意? 假如深巷不再粉墻黛瓦、小橋流水,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何以如此含意雋永? 當胡同弄堂、粉墻黛瓦與歷史記憶、人們心中的詩意一起被“現代”淹沒后,我們的后人,難道必須到博物館中去尋找鄉愁,去尋找我們自己的文化記憶和民族認同?試問那時的我們又如何向歷史交代? 我曾走過一些地方,也曾看過現代與傳統比鄰而居、相映成趣的風景。這讓我相信,現代城市并不是鄉村的簡單反動,鄉村不是城市在地理上的對應物,城鎮化當然也不意味著鄉村的終結。舊的、老的、傳統的,未必毫無價值、一文不名。建立新的,當然不意味著要將舊的、老的、傳統的一律推倒。建立在廢墟上的“新”,必然掩埋著無根無源、地基不牢的危機。 詩人艾略特說,我們所有探尋的終結,都會回到我們的出發之地。假如我們同意,城市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那就不要輕易毀棄這種美好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吧。因為城市生活不僅關乎我們的物質欲望,更關乎我們的精神訴求,關乎我們內心的無窮與浩瀚。一個偉大的城市,理應容得下昨天的故事。 吾心安處是吾鄉。請不要讓我們的故鄉,成為一個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中年的鄉愁 鄉愁是分年齡的,年齡越大,鄉愁越濃。對孩子來說,他們沒有鄉愁,即使想家,也只是想念母親的懷抱,想念親人的眷顧。青年人的鄉愁也淡的很,他們整天有做不完的事談不完的情,沒有時間來想家,也就沒有時間來撥弄鄉愁。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有了閑暇時間,也就有了大把的培育鄉愁的悠閑時光。鄉愁是個奢侈品,不是從心里一閃而過的念頭,而是久久占據在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這種情愫一旦發芽生長,就會永久地茁壯,永久地生長。 對于中年人來說,記憶力正在漸漸消退,故鄉的印象開始變得模糊,那里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都如一部老電影,有時清晰無比,有時模糊不清。但記憶猶如退潮的潮水,緩緩褪去表面的浮華,鄉愁如同一塊礁石顯露出來。有人至此恍然大悟,怪不得這么多年總是無法在人生的海洋中暢游,原來有這么大的暗礁存在,雖不至于有什么危險,卻總是讓自己放不開手腳。有很多存在于心里的東西自己并不知道,就如這濃濃的鄉愁,當人生的目標悄悄改變,不再去追名逐利,不再戴著假面具在世事里浮沉,鄉愁就慢慢冒出來,就主導了一個人獨處時的內心世界。 鄉愁是什么滋味,如酒。酒是水的艷遇,沒有滋味的水遇到發酵的糧食就成了酒,鄉愁也是。一天天平淡如水的日子悄悄過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個契機,有了一個想家的念頭,產生一種思念家鄉的情緒,于是就釀了一杯名叫鄉愁的酒,如同真酒一樣濃烈一樣香醇一樣讓人醉。酒會讓人上癮,人生戒酒很難,鄉愁也是,它會如影隨形深入骨髓,幾乎沒有人能夠戒了它。 鄉愁也如茶。記憶這個東西,本是一枚樹葉,被時間抽去了水分,放在內心深處,可一旦用思念的清泉將其泡開,就成了一壺清冽香濃的茶。茶的滋味就是樹葉的故事,葉子在水中復蘇升騰,那起起伏伏的狀態像極了每個人的人生。茶的滋味或淡或濃,就像每個階段的鄉愁,也是濃淡相間,就看你品嘗的心態。中年人喝茶與青年人老年人都不一樣,青年人不喜歡茶的苦澀,老年人味蕾淡化,總覺得茶的滋味太淡,只有中年人能喝出片片葉子的喜怒哀樂,就像心中的鄉愁,自然也有妙到毫巔的滋味。 鄉愁是中年人的游戲,是一個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戲,旁觀者無法窺得其中之奧妙,也無法體會其帶來的嚙心蝕骨的難忘滋味。當各種電子游戲通過電腦通過手機來影響我們生活的時候,中年人往往不為所動,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這個名叫鄉愁的游戲。一個人的游戲,沒有成敗得失,沒有懊惱憤恨,沒有驚險刺激,但給人帶來喜怒哀樂的細細情感,真實得仿佛又活了一次又一次。這個游戲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個人都是勝者,即使沒有戰勝心中涌來涌去的鄉愁,也會戰勝與生俱來的自我遺忘能力,從而找到故鄉的印記,從而最終戰勝自己。 其實,中年的鄉愁觸碰不得,一碰就易老。 鄉愁 文/項建華 這些年,隨著母親的離世,我回家的次數也少啦,但夢中探訪的次數在增多。多少次回到故鄉都想去插隊的生產隊看看,想念那些曾經關心照顧過我的鄉親們。四月初,我抽出一天時間在弟弟陪同下回到生活過的地方。我想找尋那種鄉下生活的感覺,村前屋后雞鳴狗吠,晨曦中炊煙裊裊升起,大人小孩端著飯碗走東家串西家,老牛緩緩踱步路過我們知青點巷子口…… 清晨,我從城里出發,途經新河橋一條鄉村水泥路直達建國鄉政府。打開車窗,泥土的氣息清新迷人,田野小麥滿目青綠,村莊前后成片的油菜花燦爛金黃,把江南水鄉點綴的絢麗多姿。鄉中心小學校舍門前停滿接送孩子的電動車和摩托車。鄉政府糧站老房子上的“農業學大寨”的大紅油漆標語還依稀可辨,讓人自然而然就想起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出了鄉政府,一條往東橫貫南北的高速公路出現在眼前,車子在一條一車寬的鄉村路上與高速公路并列行駛,不知不覺已到合義大隊部門口。在村口等我的金根拉住我的手說:“做夢都在想我。”他氣色還不錯,雖長我幾歲還不顯老。村西頭一幢多層的樓房十分的顯眼,我問是誰家建的,他說那是子木家的。我腦子一下就想到子木的父親早些年是鎮上有名的百貨商店經理,他兒子血脈里一定有他老子經商頭腦。金根說是啊,子木這幾年開個超市,發啦。 我急著讓金根帶我到村上各家各戶去看看。記得我在部隊時回過村上兩次,村子里大人小孩知道我回來都圍了過來,帶去的一大包水果糖一會兒就分光啦。這次怎么進了村里都見不到人呢?我有點疑惑,催促金根領我到村子里轉轉,金根倒不慌不忙。他先領著我從村西挨家往東看。到村頭倉庫老屋前,我停下來。屋前面的一棵百年刺槐樹不見蹤影,老屋子只剩下一堵墻,在原址上往東蓋起了二層樓房。金根說這是安民女兒家,安民早走啦。安民是村子里那時候被接受改造的富農,整天佝僂著腰,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領養的一個女兒蓮子,長著一副鴨蛋臉,一開口,眼睛先笑了,再飽滿的笑,溶化了她的精明。早些年,他家住在生產隊分配的祠堂里,恢復政策后隊倉庫物歸原主。金根說蓮子是招女婿上門,日子過得不錯,今天不巧上山采茶去了。我問金根子木家旁邊住的六喜呢,金根說他也走啦,夫人倒還健在,你別看他老婆是個盲人,身體還硬朗的很。我記得那些年他們夫妻倆三天兩頭吵架,六喜是個孤兒,脾氣火星暴躁,沒說兩句話就給他老婆動拳頭。一次生產隊輪流給我們知青派飯到他家,他老婆燒一鍋殺豬湯,湯上面飄浮著的豬毛都看得見,我是閉著眼睛往肚子里吞。說起這事,金根在一旁笑起來。 經過老隊長家門口也是鐵將軍把門。我還特地給他帶了兩瓶酒,金根說他在老窯廠看房子,也80歲出頭了。我感慨他一輩子過得很清苦,早年老婆病逝,帶一兒一女,既當爹又當娘,一心為公,滿腦子正統思想。記得有一年村東頭水子家殺頭豬,本想一半留著另一半賑給村里人家,被他發現后一定要全部交到公社,抵押生產隊生豬屠宰任務。私下里村里人罵他“左得奇”。他對我們知青不薄,當初下鄉時知青點還沒蓋好,他請瓦匠楊先友在他家堂屋砌了一口鍋灶,就讓我們在他家做飯。一天三頓飯把他堂屋熏得漆黑,他照樣開心,每天扛著鐵鍬,哼著黃梅戲小調。 如果說鄉愁是一條流淌的河,它奔騰過、跳躍過、吟唱過、哭泣過,可如今它的聲音變得低唷沉悶了。離開村上,回到城里弟弟家,一個晚上我都失眠,村上逝去老人的鮮活面孔像過電影一樣浮現在眼前。那個年代,他們無私接納我們,沒把我們當外人,讓我們吃過百家飯,手把手地教我們做農活,累了餓了病了,都把我們當自己孩子看……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他們樸素的情感無不閃現出人性的光輝,他們所代表的中國一代農民的形象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冬至軍營滿鄉愁 文/江志強 每逢冬至,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思緒,悄無聲息地爬上心頭。或孤獨,或清冷,或溫暖。隨著年齡的增長,慎思之,明辨之,細品之。原來,那是一壺濃濃的鄉愁。 十八年前的冬天,高中畢業的我,穿上了軍裝。在一個下雪的清晨,踏上綠皮火車,跨過黃河長江,直至江南一座軍營。從那時起,一份從未有過的思鄉之情,悄然滋生。閑暇時節,翻閱日歷,才知道,離開家鄉的那個下雪天,正是冬至。怪不得母親送我時哭至哽咽,竟不能言語。天更冷了,快過年了,兒子在這個時候遠離家鄉,做母親的,豈能不傷心? 那時,連隊沒有電話,更沒有網絡。營房外有一小店,駐地老鄉開的。我在艱苦的訓練之余,時常隔著軍營大門望著小店。皆因那店里有一部能打長途的電話。可是,部隊有紀律,非特殊情況,干部戰士一律不準踏出營門半步。于是,我只得撫摸著值班室里那部內線電話,沉思久久,不知不覺間,竟撥了家里的電話,期待著“奇跡”發生。顯然,我那幼稚的舉動純屬徒勞,當話筒里傳來嘀嘀嘀的忙音,總會失落又失落。 指導員豈能不知道我的心?他扶著我訓練時受傷的手臂,悉心揉搓、按摩,拿出紅藥水,精心涂抹。我發燒了,他親自下廚,做了一碗香噴噴的荷包蛋面條,親手端至我的面前,親手將藥喂入我的口中。夜深了,他陪著我,漫步于訓練場上,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你想爹娘,想家,但這只是短暫的。以后,你會想這里,那是長久的。” 大概三個月之后,我適應了軍營生活。我用最傳統、最古老的方式給爸媽聯絡,那就是寫信。站崗時,矗立在哨位上,撫摸鋼槍,仰觀冷月。那一縷縷鋪天蓋地的鄉愁,就在那明晃晃的月光里,就在那冷森森的槍刺上。 五年后,我退伍了。回到家的第一個晚上,本想睡個安穩覺,卻是輾轉反側,淚流滿面。我的腦子里,裝的全是老部隊,全是老戰友,還有那支八一式自動步槍明晃晃的槍刺,那一碗熱氣騰騰的荷包蛋面條,那一瓶指導員為我擦拭傷口的紅藥水,那一輪哨位上的冷月,營房外小店里的那部電話……翻看日歷,瞬間呆住,這一天,竟是冬至。此后多年,我的腦子里,這些軍營的“符號”占據了很大空間,從未有什么東西能夠輕易取代。 本以為,脫下軍裝回到故鄉,那份濃濃的鄉愁便會戛然而止。誰知,在離開軍營后的第一時間,又一份新的鄉愁不期而至,直至漫延。第二故鄉,一個獨屬軍人的莊重詞匯,始終鐫刻在心里,永不褪色。 又逢冬至,一份美麗的愁緒,別樣的情愫,靜悄悄地浮上心頭,那是軍人的鄉愁…… 年到解鄉愁 文/王國梁 哪個遠在異鄉的人沒有體會過“斷腸人在天涯”的孤單和落寞?鄉愁是一種傷,總讓心癢癢的,疼疼的。 多少個身在異鄉的夜晚,我們夢回故鄉,馳騁在故鄉的原野,徜徉在熟悉的老街,流連在彌漫著花香的春山……可是,午夜夢醒,卻摸到了臉上濕濕的淚。 思鄉病又犯了,起身拉開窗簾,一窗皎潔的月色陡然照進來。故鄉的月色也是如此嗎?掰著手指算算,快過年了,過年就可以回家了!心一下子有了依靠,不癢了,不疼了,升騰起一種期盼,暖暖的期盼,像故鄉的爐火一樣暖。想著過年時一家人守歲,圍爐夜話,多么溫馨!年近了,家近了,鄉愁會一縷一縷散去的,直到我們撲入年的懷抱,讓心上開出溫馨的花。 我們在異鄉打拼,遠離父母親人,如同單槍匹馬作戰一樣,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會比別人多嘗一份。“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每當我們遭遇挫折困難,喪失信心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他們會說:“過年就回來吧!明年咱不出去了,就在家守著我們!”盡管他們知道,好強的你不會向生活妥協,但一句“過年就回來吧”,讓你的心一下就踏實了。年,是親情的落腳點;家,是收留你所有憂歡的驛站。不管你在外面是春風得意,還是失意落魄,家都會敞開懷抱歡迎你。父母以年的名義把我們拉回家,讓我們疲憊的心靈歇歇腳,讓我們在暖暖的親情中修復一年中經歷的那些傷痕。年真的是一味藥,可以撫慰孤單的心靈。 年是一味藥,可以解鄉愁,可以治療我們因思鄉而受傷的心。多少次,我們醉倒在鄉愁里,忘了今夕何夕,忘了身在何處,直把他鄉作故鄉,醒來后,是深深的失落。就要過年了,回家吧!過年是回家最充足的理由,任何人也不能阻止我們過年回家的腳步。我們在外面努力工作,升職了,加薪了,首先想到的是,過年回去時給父親買瓶好酒,給母親買一身保暖內衣。還有,弟弟早就想要一臺筆記本電腦,今年過年買給他;別忘了,還有妹妹的化妝品。一樣都不能少!想象著過年的時候,你滿載而歸,一家人守在門口迎接你,多幸福! 年是一味藥,能夠帶給我們力量和勇氣。想到過年回家,我們總會精神百倍,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過年回家,我們要給父母和親人最好的禮物,給他們更多的幸福,讓他們安心。終于要過年了,過年要回家了!年是一味藥,味道甘甜,溫良醇厚,潤口潤心。 紙上鄉愁 文/張亦斌 我是地道的農家子弟,邵東縣一個叫桎木山的小山村是我的胞衣地。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故鄉就是低矮的土磚屋破爛的大院子,就是過春節時才能穿的新衣服,就是花花綠綠的糖果和大大小小的鞭炮,就是桃樹李樹上酸酸甜甜的果子,就是母親喚我回家吃飯時那一聲聲悠長的呼喊。到了少年時代,故鄉的概念變了,變成了夏日池塘里戲水的歡笑,變成了山上打野仗的樂趣,變成了牛背上悠揚的牧笛,變成了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九月九的酒,變成了嘗新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后來,我外出求學,孤身一人,隱居都市;再后來,我遠走他鄉,四處謀生,艱辛備嘗,那個叫邵東縣的地方成了我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故鄉。 人越長越大,故鄉越來越遠,最終成了紙上那點點滴滴深深淺淺的鄉愁。故鄉那裊裊的炊煙、碧綠的菜園、香甜的野果、悠揚的山歌……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化作一行行詩句,悄然來襲,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飲下了一杯杯淳淳的米酒。那是一杯用鄉土鄉風鄉情釀成的酒啊,濃得化不開,飲了長醉不醒。 我的故鄉桎木山是注定離不開鄉土里的二十四節氣,所以一直與城市遙遙相望。父母親和他們的左鄰右舍一輩子都生活在故鄉,也離不開二十四節氣,所以一直沒有遷居城市,終身與桎木山為伴。因為父母親住在鄉下的緣故,我差不多每個月都要回老家一兩次。每次回去,都要到曾經勞作過的田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每次去看,心中總要生出無限感慨來。 最近一次回到老家,走在秋日的田野上,看到那些曾經郁郁蔥蔥的野草,遭受著咆哮的秋風無情的抽打。即使它們在風中拼命地抗爭,也免不了枯黃的命,最終還是卸下豐滿的羽翼,變成牛羊嘴里的一頓饕餮,變成火柴棍下的一團野火,最后歸于寂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田野上的野草之所以燒不盡,是因為它們綠色的夢想,已經牢牢地扎根在土地里,靜靜地等著春風。春風一來,野草們依然光鮮亮麗。春去秋來,草青草黃,一年又一年,野草就這樣周而復始。我們,居住在故園里的父輩們兄弟姐妹們,其實也像野草一樣活著,春去秋來,一年一年,周而復始。 蒼狗紅羊,滄海桑田。時間是一條河,歷史是一條河,一路滔滔,永遠向前,不可逆轉。悠悠歷史長河流逝了幾千年,多少英雄豪杰都埋葬在這條河里,僅存的幾個不是刻在石碑上,也不是印在書本上畫冊上,而是生活在祖祖輩輩的話題里。我們,居住在故鄉里的父輩們兄弟姐妹們,在桎木山這塊土地上,是有名有姓的個體,但是在悠悠歷史長河里,我們都只是一粒粒微不足道的沙石。而這樣的沙石,一條河中又何止千萬! 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故鄉永遠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打不破,摔不爛;故鄉永遠是生命旅途中最美的風景,放不下,愛不完。每個人對自己故鄉的愛戀有各自不同的方式。我平時與文字為友,對文字的摯愛與對故園的摯愛不相上下不分伯仲,所以喜歡用自己的詩歌和散文來表現對桎木山的愛戀,十幾年來一直用分行或者不分行的文字記錄著有關故鄉的淺淺的鄉愁。 卑微如我,田野上的芊芊野草也罷,長河里的小小沙石也罷,只要有機會為故園歌唱一曲,以表赤子之心,吾愿足矣。 溫暖的鄉愁 文/趙自力 臨近年關,在年味漸濃的臘月,我的思緒禁不住飄向故鄉,憶起那溫暖的鄉愁。 冬天似乎是鄉愁最濃的季節,既有寒冷天氣里溫暖烤爐的記憶,更有全家團圓、闔家歡樂的美好。從記事開始,記憶里故鄉的冬天是伴著烤火度過的。最原始的就是在地上挖個坑,砌好四壁,火塘就做好了,把干柴架在里面燒起來。劈柴噼里啪啦地燃燒著,人們圍坐在一起聊天,忽明忽滅的火苗跳著火熱的舞蹈。這時候,最閑不住的是小孩子,他們絲毫感覺不到冷,那從地窖里剛拿出來的紅薯,足以把他們吸引在火塘邊。大人聊著天,小孩烤著紅薯,連小貓小狗也來湊熱鬧,真是其樂融融。 那時候,大人們常做的事就是上山砍柴,柴禾類的放在廚房,劈柴類的就用于烤火。大人們砍柴,我們小孩子就去撿柴,都堆在院子里。望著滿院子的柴禾,心里就暖暖的,就感覺那個冬天不太冷。 “臘八過后就是年”,家家戶戶開始打糍粑做豆腐殺年豬了。最熱鬧的是殺豬,我們那里也叫福豬。一家有豬要福,鄰居們都過來幫忙。大木桶里熱氣騰騰,大肥豬被主人叫喚著出圈,然后幾個壯漢一起摁住肥豬,喊著號子往木桶上抬。豬的叫聲響徹天空,吸引了全垸的孩子過來看熱鬧。隨著屠戶的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肥豬開始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直到沒了氣息。大人們忙著拔毛吹氣,小孩子們急切地等待著那個屬于他們的豬泡。當小孩提著豬泡滿垸瘋跑時,意味著那家的年豬已經福了,屠戶一定又在趕往下一家。 當然,故鄉的冬天最好聽的聲音不是鞭炮,是爆米花機的“轟”的響聲。那師傅就像一個魔術師一樣,能把大米變成白花花的爆米花。哪個地方有爆米花機,哪里就有小孩子們,他們幫著忙,添些柴火,牽牽袋子,順帶著嘗嘗剛出鍋香噴噴熱乎乎的爆米花,那個滿足和幸福自不必說了,仿佛自己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村里那一聲聲爆米花機的聲音,就像迎接新年的禮炮樣悅耳。爆米花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此時離新年也就不遠了。 離開故鄉多年,心卻一直還在牽掛著那個地方。夢里常回故鄉,我知道,那里有我溫暖的鄉愁。 鄉愁,兒時的年味 文/漢唐明 城市里的春節充滿“年”的氣息,這勾引起筆者對半個多世紀前在農村過年的回憶。這既是兒時美好的夢境,也是一段牽腸掛肚的鄉愁。 年關前夕,隨大人們到鎮上趕年集是很好玩的。街面上除各色各樣的店鋪外,便道兩側擺滿了小攤,應有盡有。最招惹人的,是賣各色煙花爆竹的攤子和車子,一個接一個,有的延伸到一二里之外。不僅打擂臺似的比著叫賣,而且一面吆喝一面燃放,此起彼伏。 接近年根兒,各家的主婦除去打掃房屋、清整院落之外,主要是忙于做各種過節的食物。諸如燉肉,剁餡,炸丸子,煎豆腐,炒瓜子花生,蒸饅頭、黏窩窩,做棗糕、菜團子等等,整日煙火不斷,熱氣騰騰。孩子們則滿屋子亂竄,有的在鍋臺邊不走,不時地揀最稀罕的東西吃。待到正經吃飯時,早已七八成飽了。 除夕夜,最富神秘色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石家莊一帶農村普遍敬神,祈求來年五谷豐登,闔家安泰。每家都在正房的大門左側,用葦席或秫秸搭起神棚,里面擺上木版印制的彩色佛像,并放上條案,擺上供品,點起陶制的以棉絮作燈芯植物油作燃料的精巧蠟碗兒,燃上香燭。屋內正墻的佛龕內,連同過廳、灶臺等處,也都貼上關老爺、灶王、財神等,擺上供品,插上香。就連大門二門、牛棚馬廄、雞窩豬圈等處,也統統點上一炷香。時至子夜,燭火明滅,香煙繚繞,女人們虔誠地跪倒在各種佛像前,頻頻禱告膜拜,仿佛各路神仙飄然下界,已故親人們也如約而至。 在小孩子富于幻想的視覺中,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充滿了靈氣,隱藏著神秘的面孔和眼睛。因而有時不敢單獨呆在屋里,不敢跨出門檻。熬得疲憊的身子剛剛躺下,一個夢沒做完,凌晨四五點又被震耳的鞭炮聲驚醒。于是趕忙穿上新衣服,匆匆吃過餃子,跟隨大人們到本家和鄰居的長輩家拜年。凡見到比自己年長和輩分大的人,都要磕頭下跪。半天下來,盡管膝蓋和小腿有些酸痛,但看到所有人都這樣,亦覺得有趣。 說起穿新衣,這里還要補充幾句。在荒僻的鄉村,由于經濟條件所限,每年春節穿的衣服并不都是新的,有不少只是重新拆洗翻新一下。孩子們穿了一冬的棉衣,最容易臟破的是袖口和前襟,于是年夜前家庭主婦們,將臟得發亮發硬的袖口剪掉,用新棉新布重新補接縫合好,將臟破的衣襟、裙邊也用新布包鎖好。所用布料,有的與舊衣一致,絕大部分花色各異、千姿百態,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不僅相互間好奇,亦構成了一幅別致有趣的圖畫。 歲月流逝,往事如煙。如今進了大城市,生活境況遠非過去所比。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的興致卻越來越淡。唯有兒時的經歷,在腦細胞中留下的印記頗深,時時浮現在眼前。 故鄉,留得住的鄉愁 文/伍宏才 我的家鄉金雞嘴,秋浦河流域的一個小村莊。小的時候,村里來了搞測繪的幾個人,拿著水平儀、皮尺什么的,在村子里轉轉,在圖紙上標上金雞嘴,盡管后來一直也沒在什么地圖上看到過有這個名字,村莊是很小的。問過祖母金雞嘴的來歷,祖母說是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棲息過一窩金雞。從那以后,我就記住了那群金雞,想到的時候,就朝天空仰望,朝四野里瞧瞧。金雞始終沒出現,金雞成了神雞。 村莊坐落在花的世界里。春天來了,到處的田里種了紫云英,我們鄉下管它叫紅花草,是綠肥的好東西。紫色的紅色的花開遍原野,還帶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花草密密的,厚厚的,緞子似的。在田埂上打豬草的時候,打滿了一筐,有時就坐在那上面休息,軟軟的。興致所來,還在上面打滾,翻跟頭。春天里,油菜花也開了,那是金黃金黃的,逼人的眼。桿子高過少年的頭,蜜蜂飛舞,彩蝶游戲。放學后,我們幾個少年,藏進了油菜花里,打一陣子撲克,外面的人誰也發現不了。出來的時候,身上沾了星星點點的花瓣,拍打幾下,回家了。其實母親是知道的,衣服上畢竟有香氣呀,只要回家就好。夏天到了,圣潔的槐樹花開放,村莊掩映在花叢之中,香氣撲鼻,白色的花蕊落在地面,松松地,軟軟地。郁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就寫過它,“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在課堂上,我每每上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想起故鄉五月的槐花,仿佛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江南水鄉,夏天里,總有幾塊荷塘點綴著鄉野,荷葉密密地鋪滿水面,白色的或紅色的荷花開得很亮眼,在風中搖曳。在秋天,我的家鄉也不寂寞,高地里成片成片的棉花,純白純白的,煞是一道風景,莊稼人的希望在這里。還有田埂上、河溝邊開的不知名的各種野花,也送來縷縷清香。冬天,最盼望的就是下雪。在家鄉,每年總要下一兩場雪。雪花滿天里紛紛揚揚地,少年的心事就在那漫天飛舞的雪花里。很快地,樹上、房頂、地面就積得厚厚地,村莊就成了童話世界。家家門口堆起了雪人,歡笑聲不斷。天放晴了,紅日照大地,河里是厚厚地冰。我們少年在冰面上滑行,走到對岸。最喜歡的還是向冰面扔出小石片,看誰的石片滑得更遠。 村莊河流多。長的短的,寬的窄的,有名字的,無名字的。河水清澈,陽光下晶瑩亮眼。口渴的鄉親,手掬一捧清水,咕咚咕咚喝下去。沿著河邊行走,常能看見水里游行的魚兒。河是大家的,沒有誰會想到攔起一截養魚,可是年底河水淺的時候,家家都能弄起一些魚。那魚才叫野生著的,光是喝起那個魚湯,都是美滋滋的。 村西還有一個大湖洼,一塊濕地。有幾年,外村莊的人在這里種過水稻,產量不高。收起稻子之后,留下很長的稻樁,缺柴燒的莊民就割起它放到湖埂上曬干。種了幾年水稻不理想后,外村莊的人再沒來過了。這里成了各種飛鳥的樂園,天鵝、大雁,還有各種水鳥,都在這里嬉戲。村莊的少年,卷起褲腿,在這里捕魚兒,通黃鱔,捉泥鰍,釣小蝦,忙得不亦樂乎。 村莊各家菜地里的蔬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光是瓜類就很齊全。黃瓜、菜瓜、香瓜,還有冬瓜、南瓜的。路過誰家菜地,摘下一條黃瓜或是在瓜藤里弄出一個菜瓜香瓜吃的,是不算偷的,無須避瓜田李下的嫌疑。女人們在菜地里可沒少忙活,一有閑暇,就鉆到菜地里,澆水、施肥、除草,摘菜回家燒飯,總會做出香甜可口的飯菜,那才是一個原生態的飯菜香喲。 每個人都有他一輩子魂牽夢縈的故土。魯迅常去的外婆的魯鎮,莫言的高密,我的老師黃復彩的銅陵大通,許俊文先生的豆村。我的故鄉金雞嘴,是我的胎盤,我在那里孕育長大,還有很多的我的同伴。平日里,我們都謀生在外,可是每逢過年的時候,就像候鳥一樣飛回。現在故鄉的路也修好了,村村通的水泥路鋪到了各家各戶的門前,回家是一種爽爽朗朗的心情。故鄉就像天空的星斗,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心里就亮堂起來。 元宵節里系鄉愁 文/魏益君 能夠牽動人情腸、撫慰人記憶的莫過于家鄉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元宵景色家家樂,蕭鼓喧天處處春,上下樓臺火照火,往來車馬人看人。”這便是對家鄉小城元宵之夜的傳神寫照。 記得去歲元宵節,在廣東工作的大伯回鄉省親過年,元宵節相約逛小城元宵燈會,大伯的孩子氣竟把我們逗得前仰后合。 那一晚,蓮花山前,浚河岸邊,人如潮涌,沸沸揚揚,幾無插足之地,大街上彩燈繽紛,靚女如云,商城內張燈結彩,春花映月。 禮炮聲震元宵夜,焰火花開蓮花山。夜幕降臨,蓮花山公園前的廣場上,焰火晚會開始了,但見漫天焰火,如天女散花,千姿百態。前來觀賞煙花的人摩肩接踵,難以計數,人們把喜悅寫在臉上,把祝福裝在心中。 元宵節的繁華熱鬧之處以板橋路和商城大道為最。在這里,滿街鼓樂齊鳴,傾城男女老幼,濃妝艷抹的、淡雅秀媚的,靦腆的、風流的、魯莽的、斯斯文文的無不涌上街來,盡情地唱呀、笑呀、鬧呀……一年蘊積心中的情愫,都在這狂歡之夜得到宣泄,一年勞作的艱辛,都在這美好的一刻得到補償。人們相約結伴,喜氣洋洋,賞月睇燈。老年人邊看邊講,撫今追昔;小朋友手提花燈,蹦蹦跳跳。人在穿梭,燈在交織。燈的品種多種多樣,有龍燈、荷花燈、鯉魚燈、對蝦燈。龍燈二龍戲珠,荷花燈月藕蓮心,鯉魚燈鯉躍龍門,對蝦燈對蝦戲水……人們把對新年美好的憧憬,都在那一盞盞花燈里默默訴說了。更可樂的是大伯,她一手拎一盞燈,借著一點酒勁,在人群中扭來扭去,很多人看著他直笑,大伯也對人家笑,所以便都開懷大笑了。 鬧完花燈,來到城西護城河邊,放眼遠處寧靜的村落,那里燈火熒熒,閃閃爍爍,那是農家在上燈,在期盼又一個豐收年。我問大伯,廣東的元宵節好玩,還是家鄉的元宵熱鬧?大伯說,外面的元宵節再好,也沒有家鄉的元宵節親切啊!大伯說這話時,一臉的眷戀。 是啊,這有花有月、使人難忘的小城良宵,只要你來過鬧過,就不會忘記,成為醉美的鄉愁! 鄉愁,有時是一種紙牌 文/忘記號碼 省道從村子邊上經過,途經村子的汽車會慢慢停下,旅客在這里上下車,算是一個站點。村民外出大多從這里搭車。有年輕的村民從這里坐上汽車,走向外面的世界,去尋找他們人生的舞臺;也有年輕的村民從這里走下汽車,回到他們的老宅,來探望他們的留守親人。 每隔一會就會有一輛汽車在這里停下,有農用車,有摩托車,也有私家車,但基本上準時的要數東來西去的公共汽車。只要有車停下,總有村民上下車。從早到晚有多少趟,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這里現在是村民的一個聚集點,有等候乘車的,有送行的,有接送東西的,也有湊熱鬧的。大家在一個村里住著,彼此非常熟悉,聚在一起,傳播著各種信息。 正對著公路,劉家開了一間雜貨鋪,門簾舊布拼,窗戶新紙糊,賣點零食和日用雜品。門前放著兩張小方桌,圍著兩撥老頭在打紙牌。四個老頭一撥,玩的是鄉村流行的“牛九”紙牌。他們都是幾十年的熟悉的聯手,打牌中形成了一種外人難以明了的默契。出牌大有學問,看似隨意,實則猶如捉迷藏的小孩,一捉一藏,彼此心領神會;又像武術館里的年輕推手,一推一讓,看似在試探,實則輸贏已定。 我家鄰居,八十多歲,一輩子生活在村子里,郁樸誠愨,處事隨和,杖朝杖國之年,腿腳雖然不便,每天基本上準時來,準時回。我看到他的拐杖在桌旁支著,卷起的褲腿里塞著些毛毛錢,每一牌打完,要么從褲腿里取出幾毛,要么放進去幾毛。他抬頭看到了我,笑了笑,敦勸著讓我和他們一起玩會兒紙牌。我說我非常想和你們玩一會,但這種紙牌我不認識。他告訴我,每一牌幾毛錢,每天最多輸贏兩三塊錢,娛樂而已。 我從劉家小賣部里買了兩包煙,每桌放了一盒;又給他們打牌的八個老頭每人給了十元,我說今天我請客,你們盡興。我家鄰居拿著錢,不好意思起來,一邊說不要,一邊將錢塞到卷起的褲腿里。只見他從腰間解下了煙袋,將瑪瑙煙嘴在撩起的衣襟上用心地擦了擦,裝了滿滿的一煙鍋捏碎的煙葉渣渣,遞給了我。 “來,你也抽一鍋鍋。” 據說他的這個瑪瑙煙嘴是個寶貝,平常是不讓別人動的。 我不吸煙,但看到老人家有點激動的眼神,我還是接了過來,坐到桌旁,一邊和他們聊天,一邊看著他們打牌,一邊在不斷咳嗽中慢慢地抽完了那一袋煙。 看著這幾位鄉鄰打紙牌,簡約思維之中可見斂華蓄味,單調重復里洞悉處事之道。納費無多,受惠不淺。一方面因久居高樓密布的城市而難得有如此閑暇來參與鄉村娛樂之趣,另一方面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余,又渴望重溫田園的孺慕,也算是一種尋找心中桃花源的懷古挽歌,雖非魏晉風度,卻也其樂陶陶。 在文明的重重裹挾之下,我記憶之中的小村早已淪陷,曾經成片的農田拋了荒,葳蕤的野草蔓延瘋長。在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義無反顧地離去之后,小山村已經出現斷層,曾經人丁興旺的家鄉,只剩下留守在家的老人,他們是我們這個小山村堅定的守望者,也是我們村子最后的標本。傳統的鄉村文明也一點點的走向了沒落,就像這些還在堅守在家鄉的日薄西山的老人。當這些老人離去的時候,我們將成為失去故鄉的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的鄉愁將找不到歸宿。 記得住鄉愁,有時只需把心里擱置已久的油燈尋出來,擦一擦,點亮,你心靈的整個屋子就會亮堂。 >>>更多美文:好文章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走到哪里常常都能聽到人們發出“熱、真熱”的嘆息聲。聰明的城里人呢,大多在空調房里度過他們的夏天。可是在鄉間的馬喇度過夏天,卻別有一番風味呢! 黔江區馬喇鎮,因為海拔較高,植被茂密,成為天然的避暑勝地。一到傍晚時分,三三兩兩的人們不約而同的都向大甘溪進發。聽爺爺講:有一年大旱,四周的水都枯竭了,可這里的水卻從未干過,還常年供應著馬喇人民的生活用水,大甘溪因此得名。這里四面環山,綠樹環繞,太陽那火辣辣的光早被擋在山的外面了,于是這里就剩下了一地的清涼。清澈透明的小溪在林間穿梭,小朋友們在小溪里嬉戲,大人們席地而坐或赤腳站在小溪邊,拉拉家常,講講趣事,享受著夏日的愜意時光。再掬一捧山泉,沁入心脾,感覺就像沐浴在春天的微風里。 如果是到了最熱的時候,馬喇的人們就沿著蜿蜒的山路到海拔一千多米的黃柏埡,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里松濤陣陣、綿延不絕的山巒青翠欲滴、不知名的五顏六色的花兒搖曳生姿,綠綠的圓圓的野生獼猴桃刺激著我們的味蕾,忽而驚起的一群群小鳥飛向了蔚藍的天空,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知了在古老的樹上不知疲倦的叫著……感覺自己像走進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張開雙臂,迎著清涼的微風,呼吸著原始森林的負氧離子,感覺著夏日里的秋高氣爽。 馬喇的夏日也是趣味無窮的。夏天因為沒有春播的繁忙也沒有秋收的勞累,于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的土家妹子,也就有了難得的閑暇時光。心靈手巧的她們常常會三五成群的坐在大樹下,一邊擺龍門陣,一邊縫鞋墊;有時又唱著山歌漫山遍野去采摘斑鳩葉,做成清涼解暑的神豆腐,等著從田間地頭回來的阿哥阿弟們。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期待的,那清清涼涼的感覺現在都還記憶猶新。感謝大自然的恩賜,讓從小就長在馬喇的我,度過的每一個夏天都是那么的美好! >>>更多美文:隨筆美文

 


元富美股定期定額2022 dcard 國票0050定期定額計算 臺銀證券0050定期定額券商計算豐農證券手續費最低 富邦大戶投定期定額線上開戶 台灣企銀大戶投定期定額新開戶優惠統一定期定額意思開戶禮 第一金定期定額手續費證券開戶推薦 第一金大戶投定期定額開戶推薦

arrow
arrow

    e58tj88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